Thursday, April 09, 2015

如何取得英國的教師資格—實戰篇 1


不管你透過什麼樣的師資培訓initial teacher training (ITT)課程取得教師資格QTS,是學校主導型的(school-led),直接到學校學到第一手的經驗:還是大學主導型的(university-led)理論與實務兼備,邊學邊教:或是你教學經驗豐富只差一張證照,那就花個兩千多英鎊直接申請Assessment Only。哪一種課程適合你?哪兒可以申請?教育部的網站有非常詳盡的資料。

恭喜!完成那耗時耗費的申請,也順利地申請上學校,可以鬆一口氣,正式邁向英國教師之路。抱歉!苦難才正式開始。


既然是師資培訓,當然是要到學校實戰一番。到所分配的學校報到後,不用急,會有專人督導帶你入門,首先讓你觀摩一陣子,慢慢地熟悉學校的運作方式,再上戰場。一兩週後,開始試教,剛開始先負責一小部分,循序漸進接著上整節課,然後逐漸增加份量,到一個星期上個十多堂課。

才上十幾節課,但想想上課之前,要寫教案並給你的督導及原帶班的老師過目,寫的教案不是大綱型的,而是鉅細靡遺型的,每個步驟你要說什麼,你要學生做什麼,你要用什麼方式評量學生的學習成效,都需要詳詳細細地寫出來。

寫教案當然要有學習目標,你打算要學生在這節課中學到什麼?這還不簡單,但英國的教育非常具有孔子『因材施教』的教學理念,所以寫教學目標,除了要給全班的外,還要設計一些有難度,不,英國人說具有『挑戰性』的目標,給能力好認真向學的學生來培訓延伸他們能力。而且整個教學過程當中,除了程度差或中間的學生能學到些東西外,你還必須要思索你的教學活動是否能讓那些程度好的學生有足夠的挑戰性呢?不是讓他們在那裡發呆,這叫做differentiation

授之以魚,不如教之以漁,這堂課你要訓練加強教導學生什麼樣的學習技巧呢?團隊合作?耐心?毅力?觀察力?善用資源

這樣搞,以一節課五十分鐘到60分鐘的課,教案少說有三四頁,英國籍的實習老師都要花個兩三個小時寫一個教案,而英文又不是我的母語,不花我四五個鐘頭是寫不完的。

教書又不是只是寫教案而已,還要準備設計教材,想想一天寫兩三個教案,萬一計劃的課程,督導或帶班的老師不喜歡,得再設計修正過,天知道怎麼還有時間睡覺?上完課後,要跟督導討論,要寫心得報告,描述評估該堂課的優缺點,哪裡好?哪裡要改進,要如何改進?下一步驟的計劃是什麼。

當老師又不是只有備課上課而已,還有許多雜事要處理:早上跟督導去他/她的班級早點名、宣布事項;然後上課備課或四處教學觀摩;改作業,英國的改作業不是把錯的圈出來然後打等地就了事,要寫評論,哪裡好哪裡不好,要怎樣精進求進,最後再給學生幾個任務目標;做成績寫學生的學期報告,儘管搞不清學生還誰是誰,督導會丟一班的學生讓你寫,不是台灣的四字箴言型的,要對學生地學習成效及優缺點一一列出,做一報告,然後給予任務與目標要學生怎樣去『比昨日的他更好』。

讀到此,你是躍躍欲試,還是打退堂鼓呢?若你是後者,不用不好意思,據報導大約有三分之一的實習老師中途就跑掉,新老師在完成訓練後的三年內有百分之四十的人另謀高就,『作育英才』在英國壓力之大可想見!

下次有空,再繼續談更多的實戰經驗。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